制药网>仪器仪表网>技术文章

摇菌管在科研中作用重大,但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

2025年04月24日 13:29:38来源:天津天正信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  摇菌管在科研中作用重大,但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

 

  摇菌管是实验室中常用的耗材,使用时需特别注意。首先,为确保无菌操作,摇菌管在使用前需进行严格消毒处理。其次,加入的菌液量不宜过多,一般建议不超过管体积的十分之一,这样可以保证细菌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氧气供应。在摇菌过程中,要合理控制摇床的转速和时间,避免过度摇晃对细菌造成损伤。此外,摇菌管盖子需盖紧但也要保证一定的透气性,可以使用无菌透气封口膜。值得注意的是,摇菌管的管体底部为弧形,有利于细菌培养液在管体内的流动,管体的下端带有搅拌部件,可以缓慢搅拌细菌培养液,使其和氧气平衡分布。总之,正确使用摇菌管对于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率至关重要。

  摇菌管(又称离心管、培养管或振荡培养管)是微生物培养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耗材,主要用于液体培养基中细菌、酵母等微生物的振荡培养。以下是天正信达对其使用注意事项,涵盖选择、操作、灭菌及常见问题解决:

  一、摇菌管的正确选择

  材质:

  聚丙烯(PP):耐高温(121℃灭菌)、耐化学腐蚀,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培养。

  聚碳酸酯(PC):透明性好,但耐高温性较差(一般≤80℃),适用于低温实验。

  玻璃:可重复灭菌,但易碎,需注意密封性(需配合硅胶塞)。

  容量:

  常规规格:5mL、15mL、50mL,根据培养体积选择(一般装液量为管容量的20%-30%,如50mL管装10-15mL培养基,避免溢出)。

  盖子类型:

  透气盖:带疏水滤膜,允许气体交换(如CO?/O?),适用于需氧培养(如大肠杆菌)。

  密封盖:密闭,适用于厌氧菌或防止污染的实验。

 

离心管.jpg

 

  二、使用注意事项

  1. 灭菌处理

  高压灭菌:PP材质可121℃高压灭菌15-20分钟,灭菌前确保盖子稍松开(冷却后拧紧)。

  紫外线/酒精消毒:紧急情况下可用75%酒精浸泡或紫外线照射30分钟(效果不如高压灭菌)。

  2. 装液与密封

  装液量:不超过管容量的1/3(振荡培养时液体与空气充分接触,避免泡沫溢出)。

  密封性:

  需氧培养:透气盖需检查滤膜是否完整(避免污染)。

  厌氧培养:确保盖子拧紧,必要时使用封口膜加固。

  3. 振荡培养参数

  转速:通常200-250 rpm(过高易导致泡沫或管壁破裂)。

  温度:根据菌种需求设置(如大肠杆菌37℃,酵母30℃)。

  平衡配重:摇床上的摇菌管需对称放置,避免重心不稳导致机器损坏。

  4. 无菌操作

  接种前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管口。

  操作时避免手部接触管口和盖子内侧。

  三、常见问题与解决

  培养液泄漏:

  原因:盖子未拧紧或密封圈老化。

  解决:更换新盖或添加密封圈;振荡前检查盖子。

  污染(培养基浑浊/异味):

  原因:灭菌不或操作污染。

  解决:重新灭菌;严格无菌操作;使用抗生素(如终浓度50μg/mL氨苄青霉素)。

  管体破裂:

  原因:转速过高、装液过多或材质不耐低温(如PC管在液氮中易裂)。

  解决:降低转速;更换耐低温/耐高压的PP管。

  泡沫过多:

  原因:装液量过多或蛋白含量高(如LB培养基)。

  解决:减少装液量;添加消泡剂(如0.01%-0.1% Silicone Antifoam)。

  四、维护与储存

  清洗:

  使用后立即用清水冲洗残留培养基,避免蛋白质干结。

  顽固污渍可用1% NaOH或中性洗涤剂浸泡后刷洗。

  干燥与储存:

  倒置晾干(避免水分残留滋生霉菌)。

  存放于洁净、干燥处,避免紫外线直射(防止塑料老化)。

  五、特殊应用提示

  高通量筛选:使用深孔板(2mL/孔)替代摇菌管,提高效率。

  敏感菌种:对剪切力敏感的菌(如放线菌),降低转速至150 rpm。

  注意:不同品牌摇菌管的耐温/耐压性能可能差异较大,使用前务必查阅产品说明书!

  天津天正信达供应:RNA逆转录试剂盒、逆转录试剂盒、PCR试剂盒 、提取试剂盒、色谱进样瓶、培养基瓶、试剂瓶、胎牛血清、染色液、试剂瓶、QPCR试剂盒、生物试剂、抗体、琼脂糖、实验耗材,我司拥有一支覆盖生物化学、分子生物学、免疫学等专业人员的研发、构建了仪器设备齐全的实验技术平台,主要包括AKTA、高压均质机、全波长酶标仪、高速落地离心机和q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。

关键词:摇菌管,振荡培养管,离心管,培养管,培养基
  •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制药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。刊用本网站稿件,需经书面授权。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制药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制药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  •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,并提供真实、有效的书面证明。我们将在核实后做出妥善处理。
产品推荐更多+